明港酉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民事權利體系研究
    編號:32367
    書名:民事權利體系研究
    作者:李永軍主編
    出版社:政法大學
    出版時間:2008年1月
    入庫時間:2008-1-9
    定價:39
    該書暫缺

    圖書內容簡介

    序 言
    權利在本質上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對此,學者之間存在爭議,并由此形成了權利主觀主義理論與客觀主義理論。權利主觀主義理論認為,權利是民事主體的個體權利,權利源于人性本身,必須承認權利相對于法律的獨立性及其優(yōu)勢地位。而權利客觀主義則認為:權利只是社會規(guī)則的個體結果,權利是法律規(guī)則的副產品。個人只能在客觀法劃定的范圍內享有主觀權利。主觀權利不能借助自身就能存在,、他們不是從虛無中自發(fā)產生的,不是“天賦”的權利,主觀權利只存在于不同法律規(guī)則所劃定的范圍內、所制定的條件下。雖然說從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法律運行過程看,都在奉行“權利客觀主義”理論,但大陸法系的民法典卻是以主觀權利的存在為前提的。因為,如果不是“權利本位”的作用,就不可能出現(xiàn)所謂的絕對權、相對權、債權、物權、人身權等權利,也就沒有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劃分。而權利本位就是以主觀權利為理論基礎的。這似乎是大陸法系理論、立法與司法實踐的一個悖論。因此,我們在考察民事權利體系時,首先必須對權利的性質進行考察。我們認為,權利應當是主觀而非客觀的,否則,就真的如凱爾森所言,只有規(guī)范而無權利。那么,法典化也就無從談起。
    除此之外,在大陸法系,絕對權與相對權、債權與物權的二元劃分使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責任二元體系得以形成;物權與債權的劃分使支配權與請求權的劃分得以完成;使取得時效與訴訟時效負擔不同的使命;處分行為與負擔行為(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必然發(fā)生。而行為能力的構造使理性統(tǒng)一了人們的行為,使意思自治的原則得以在支配權與請求權之間徹底貫徹。當然,絕對權與相對權、債權與物權的二元劃分對民法體系構建的影響絕不止如此。在兩種抽象規(guī)范的劃分之間出現(xiàn)了某種連帶的模糊地帶,即所謂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絕對權保護與相對權保護的競合現(xiàn)象。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在違約中出現(xiàn)了非財產性損害的契約性救濟,我國《合同法》第122條就是著例。另外,“加害給付”、“債權的不可侵性”的出現(xiàn),也是現(xiàn)實生活給抽象的規(guī)范提出的挑戰(zhàn)。
    人格權與物權的問題,因我國《物權法》已經通過、民法典已經雛形具備而顯得特別引人注目,故在研究民事權利體系中也不得不提。在人格權問題上,學者關注的問題是:①人格權是自然法上的權利還是實證法上的權利?②是憲法上的權利還是民法上的權利?③人格權與權利能力關系如何?④人格權在中國未來民法典上是否應當獨立成編?無論學者之間如何爭論,不爭的事實是:大陸法系迄今為止的民法典沒有將人格權獨立成編的先例。人格權當然也不僅僅是民法上的權利,德國的憲法法院就曾經就死后人格權的保護進行過裁判。同時,令我們發(fā)生疑問的是:德國的民法典已經進行過多次修改,其債法在幾年前剛剛進行過現(xiàn)代化,而人格權為什么不進行修改而成編或者詳細化?為什么還是以判例的方式存在,而且其判例是以基本法與民法典的第823條為基礎?其后的《瑞士民法典》與剛剛施行的《荷蘭民法典》也沒有將其獨立成編?因此,人格權獨立成編之利弊仍然是有討論余地的。一個國家的民法典中人格權是否獨立成編,與一個國家人格權的具體狀況并不是一個成正比的問題。
    《物權法》雖然已經通過,但現(xiàn)在《物權法》所規(guī)范的問題與中國目前對《物權法》所期待完成的使命之間仍然存在距離。法律是傳統(tǒng)的產物,如何在法律中貫徹一個民族的精神與傳統(tǒng),使其具有本土化從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每一代法律工作者的使命。物權法距離這樣的使命還是具有相當?shù)牟罹嗟摹?
    本書雖然是對民事權利體系的研究,但僅僅是對這一問題研究的開始,因為這一題目具有相當?shù)碾y度。因此,本書中有許多觀點尚需要完善。同時,希望學術界同仁給予批評指正。在本書的完成過程中,得到了許多同志與朋友的支持,特別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的支持和幫助。編者在此對為本書的協(xié)作與出版給予幫助與支持的人表示衷心感謝。
    編者
    2007年1月2日于北京

    圖書目錄

    目錄
    第一編權利總論
    第一章權利的理念——以客觀權利理論的檢討為線索
    第一節(jié)導言
    第二節(jié)權利理論史略
    第三節(jié)權利的非倫理化:客觀權利論之理論推衍
    第四節(jié)逾淮為枳:客觀權利理論在中國的命運
    第五節(jié)結語
    第二章 民事權利體系通論
    第一節(jié)權利的性質認識及其對權利體系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民事權利的體系分類
    第三節(jié)請求權體系
    第三章權利的結構
    第一節(jié)關于權利結構的傳統(tǒng)理論
    第二節(jié) 民事主體及其理性基礎
    第三節(jié)權利能力的本質
    第二編 私法體系中的人格權
    第一章人格與人格權概念歷史變遷
    第一節(jié)人格的歷史演變及價值變遷
    第二節(jié)權利能力概念及其與人格關系簡析
    第三節(jié)人格權概念歷史回顧
    第二章人格權的結構解析
    第一節(jié)人格權主體
    第二節(jié)人格權客體
    第三節(jié)人格權內容
    第三章一般人格權的確立及其適用
    第一節(jié)導論
    第二節(jié)人格權性質解析
    第三節(jié)一般人格權制度的確立
    第四節(jié)一般人格權的法律適用
    第五節(jié)結語
    第三編論物債二分對民法典體系及其制度建構的影響
    引 言
    第~章 羅馬法的物債二分及其相應的制度與體系建構
    第~節(jié)羅馬法“物’’的高度抽象性與所有權的絕對性
    第二節(jié)債的內在統(tǒng)一性與債法的相對體系化
    第三節(jié)羅馬法物債二分法律思想及其相應的制度建構
    第四節(jié)對物之訴與對人之訴及訴權作為民法系統(tǒng)化的結構性要素
    第二章中世紀與近代理性自然法時期的物債二分
    第~節(jié)不動產土地分割與多元的“所有權”形態(tài)及其典型特征
    第二節(jié) 占有的權利化與所有權的相對化
    第三節(jié) 近代理性法時期的合意契約理論與民法法典化
    第三章物債二分理論與《德國民法典》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jié)德國法學實證主義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基礎
    第二節(jié) 薩維尼物債二分與物權行為理論的體系意義
    第三節(jié)請求權基礎上的絕對權/相對權作為德國民法典
    體系結構的基礎
    第四章物債二分結構下民法典相應制度與體系建構分析
    第一節(jié)物債二分對財產法與債法內部體系和制度建構的影響
    第二節(jié)德國法物權保護二元機制的體系結構與物上請求權制度
    第三節(jié)善意取得和取得時效的制度建構與體系關聯(lián)
    第五章對我國物權法的簡要評析及我國民事立法的思考
    第一節(jié)對我國物權法的簡要評析
    第二節(jié)對我國民事寺法與民法法典化的思考
    第四編 物權體系中的問題與反思
    第一章物權的種類及規(guī)范體系
    第一節(jié)物權法定原則及其反思
    第二節(jié)物權法定原則下的物權類型化及其規(guī)范體系
    第二章物權之變動
    第一節(jié)我國法律對待物權變動的態(tài)度
    第二節(jié)物權變動公示論(一)——不動產登記制度之完善
    第三節(jié)物權變動公示論(二)——動產的占有
    第三章所有權體系反思
    第一節(jié)所有權的意義
    第二節(jié) 對我國物權法上的所有權體系化之基石——所有制的反思
    第四章用益物權體系論
    第一節(jié) 比較法視角下的用益物權
    第二節(jié)我國《物權法》上的用益物權概覽
    第三節(jié)《物權法》之用益物權體系的進步及其不足
    第四節(jié)用益物權體系之重構
    第五編從債權優(yōu)越論看現(xiàn)代私法的變遷
    兼論我妻榮《債權在近代法中的優(yōu)越地位》
    引言
    第一章 我妻榮的論證方法和主要觀點簡述
    第一節(jié)所有權的支配作用與債權色彩的遞增
    第二節(jié)債權的財產化與財產的債權化
    第二章對我妻榮的方法論與觀點的質疑
    第一節(jié)私法中的財產與權利
    第二節(jié)我妻榮的方法論與觀點存在的主要誤區(qū)
    第三章從法哲學的視角對現(xiàn)代私法危機的原因分析
    第一節(jié)現(xiàn)代私法危機及其原因透視
    第二節(jié)事實與規(guī)范:對法社會學方法論的考察
    第三節(jié)法社會學方法論存在的主要誤區(qū)
    第四節(jié)對法社會學認識論基礎的法哲學透視
    第五節(jié)后現(xiàn)代法學:虛無還是超越?
    第六節(jié)哈貝馬斯的第三條道路:對現(xiàn)代法學的重構與超越?

    本書共370頁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乌兰察布市| 天祝| 防城港市| 潞城市| 拉萨市| 巫溪县| 乌什县| 旌德县| 林甸县| 义乌市| 腾冲县| 林州市| 涞源县| 泰顺县| 辽中县| 封开县| 澜沧| 桦南县| 正定县| 盐亭县| 岑巩县| 元江| 马龙县| 右玉县| 普兰县| 都匀市| 长沙县| 芜湖市| 河津市| 花莲县| 乌鲁木齐市| 萝北县| 淳安县| 墨玉县| 阜阳市| 岢岚县| 梨树县| 临海市| 沙洋县| 寿宁县| 屏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