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酉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2017

  • 2009年司法考試復習指導之行政復議法

    ——(2017-6-19 14:12:46)

    2009年司法考試復習指導之行政復議法

     

      【行政程序的概念】

      行政程序是行政機關實現(xiàn)其行政職能的方式方法的總稱。

      【行政程序法的原則】

      當事人參與原則的基本內(nèi)容是,在行政機關作出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行政決定前必須給予當事人向行政機關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和機會,否則這種行政決定可以因為缺乏最低限度的程序正當性不能取得法律效力。

      【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

      1、聽證制度

      2、信息公開制度是行政機關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公開政府文件、檔案材料和其他政府信息的制度。

      3、行政調(diào)查制度。關于行政機關獲取公民、法人和組織的個人信息檔案,從事商業(yè)經(jīng)營和公共事業(yè)活動信息檔案和有關證據(jù)材料的制度。首先是調(diào)查權限,行政機關必須根據(jù)法律授權的范圍理由,依據(jù)法定程序進行。其次是調(diào)查程序,行政機關進行調(diào)查檢查應當遵守有關單行行政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

      4、說明理由制度。是關于行政決定必須闡明其理由和真實用意的行政決策程序制度,特別適用于行使裁量權限和不利于當事人的行政決定。意義主要是防止行政專橫和權利濫用,便于司法審查和法制監(jiān)督,說明理由是最低程序正當性要求。

      5、行政案卷制度。關于行政決定只能以行政案卷體現(xiàn)的事實作為根據(jù)的行政程序制度。意義是使行政決定建立于按照法定程序形成的客觀事實之上規(guī)范認定程序和認定結(jié)果的權威性,排除外界對行政決定的不當影響和干預便利司法審查和法制監(jiān)督。

      【行政復議的概念】

      行政復議是指行政機關根據(jù)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的監(jiān)督權,在當事人的申請和參加下,按照行政復議程序?qū)唧w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和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裁決解決行政侵權爭議的活動。是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法律救濟的行政監(jiān)督制度。行政復議是權利救濟制度、行政監(jiān)督制度。是一種行政行為制度,最后是一種行政裁判制度。

      【行政復議的原則】

      1、合法原則,要求復議活動對法律的服從具有與法律的一致性。

      2、公開原則,應當滿足和保障當事人和公眾的了解權、監(jiān)督權。

      3、公正原則,禁止對任何一方當事人的偏私和袒護,平等對待申請人和被申請人,無論是在程序權利上還是在對實體權利的處理上。

      4、及時原則,行政機關處理案件應當盡量程序簡單時間短暫,以使行政爭議較快得到解決,行政關系得到教款確定,行政制度得到較快恢復。

      5、便民原則,行政復議應當將減少當事人的訟累和支出作為基本活動準則,如不收費,當事人選擇復議機關、結(jié)案時間比較短等。

      【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的事項】

      對公民和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侵害的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許可行為、確認行為、侵犯經(jīng)營自主權的行為、侵犯農(nóng)業(yè)承包權的行為、違法要求履行義務、不依法辦理證照和給予許可的行為、不依法履行保護義務的行為、不依法發(fā)放撫恤金、保險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費的行為、認為行政機關的其他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jù)的下列規(guī)定不合法,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guī)定的審查申請:(一)國務院部門的規(guī)定;(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規(guī)定;(三)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的規(guī)定。前款所列規(guī)定不含國務院部、委員會規(guī)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規(guī)章。

      【行政復議的排除事項】

      不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事處理決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提出申訴。

      不服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diào)解或者其他處理,依法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復議申請人】

      申請行政復議的是認為自身合法權益收到侵害,并依法提出復議申請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死亡的,其近親屬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的,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有權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申請行政復議,享有與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相同的申請權。

      【行政復議被申請人】

      1、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一級人民政府和它的工作部門是獨立被申請人;

      2、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申請人;

      3、作出被申請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在申請?zhí)岢鰰r已經(jīng)被撤銷,繼續(xù)行使其權限的行政機關是被申請人;

      4、法定授權的組織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提出行政復議的該法定授權組織作為被申請人;

      5、行政機關的派出機關和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派出機構(gòu),該派出機關和派出機構(gòu)為被申請人。

      【行政復議第三人】

      同申請行政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第三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機關】

      1、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對海關、金融、國稅、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2、對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外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不能向上級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門或者向更上一級人民政府申請復議。對省、自治區(qū)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3、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也可以向國務院申請裁決,國務院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guī)定作出最終裁決。當事人不得對國務院的最終裁決提起行政訴訟。

      4、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5、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gòu)依照法律、法規(guī)或者規(guī)章規(guī)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gòu)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6、對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分別向直接管理該組織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或者國務院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7、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8、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撤銷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繼續(xù)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的申請】

      1、申請時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自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十日內(nèi)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法律規(guī)定的申請期限超過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法定申請期限的,申請期限自障礙消除之日起繼續(xù)計算。知道之日是指了解具體行政行為內(nèi)容之時,當場交付的按照交付的時間計算,其他方式送達的按照送達的具體方式計算。

      2、申請形式:申請人申請行政復議,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復議申請的受理】

      1、受理和受理的期限。行政復議機關收到行政復議申請后,應當在五日內(nèi)進行審查,對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決定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申請人;對符合本法規(guī)定,但是不屬于本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應當告知申請人向有關行政復議機關提出。 除上述情況規(guī)定外,行政復議申請自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gòu)收到之日起即為受理。

      2、對行政復議機關無理拒絕受理的處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提出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無正當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其受理;必要時,上級行政機關也可以直接受理。

      3、行政復議申請的移轉(zhuǎn)。申請人也可以向具體行政行為發(fā)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屬于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受理的行政復議申請,接受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自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nèi),轉(zhuǎn)送有關行政復議機關,并告知申請人。接受轉(zhuǎn)送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根據(jù)關于受理的規(guī)定在法定期限內(nèi)作出有關受理的決定,但是受理時間,從收到轉(zhuǎn)送之日起計算。

      【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

      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應當先向行政復議機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復議機關決定不予受理或者受理后超過行政復議期限不作答復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決定書之日起或者行政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律規(guī)定行政復議機關作出終局行政復議決定,當事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一是國務院的裁決。二是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確認自然資源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復議決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已經(jīng)依法取得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應當先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根據(jù)國務院或者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行政區(qū)劃的勘定、調(diào)整或者征用土地的決定,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裁決。

      【具體行政行為在行政復議期間的執(zhí)行力】

      行政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zhí)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停止執(zhí)行: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申請人申請停止執(zhí)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zhí)行的; 法律規(guī)定停止執(zhí)行的。

      【行政復議的審理】

      1、審查方式。行政復議原則上采取書面審查的辦法,但是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gòu)認為有必要時,可以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diào)查情況,聽取申請人、被申請人和第三人的意見。

      2、舉證責任。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gòu)應當自行政復議申請受理之日起七日內(nèi),將行政復議申請書副本或者行政復議申請筆錄復印件發(fā)送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應當自收到申請書副本或者申請筆錄復印件之日起十日內(nèi),提出書面答復,并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作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被申請人不按照規(guī)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jù)、依據(jù),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決定撤消該具體行政行為。而且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還將收到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行政處分,構(gòu)成犯罪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查閱材料。申請人、第三人可以查閱被申請人提出的書面答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jù)、依據(jù)和其他有關材料,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yè)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行政復議機關不得拒絕。

      4、證據(jù)收集。在行政復議過程中,被申請人不得自行向申請人和其他有關組織或者個人收集證據(jù)。申請人和第三人可以在行政復議過程中收集證據(jù)。如果被申請人向復議機關提出取證要求復議機關認為有必要時可以作出調(diào)查取證的決定,證據(jù)收集的過程開始于行政復議機關對復議申請的受理,結(jié)束于行政復議決定的執(zhí)行完畢。

      5、撤回申請。撤回的條件是提出撤回的申請并說明理由,撤回必須出自申請人的意愿,如果發(fā)現(xiàn)撤回申請有強迫動員等違背人真實意愿的情形,行政復議機關可以不準許撤回申請;撤回的時間是申請被受理以后復議決定作出之前。撤回的效果是終止正在進行的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的決定】

      一、對有關行政規(guī)定和行政依據(jù)的審查和處理。

      1、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對行政規(guī)定的審查申請的,行政復議機關對該規(guī)定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日內(nèi)依法處理;下級行政機關制定發(fā)布的應當責令下級行政機關限期撤銷和修改,也可以由行政復議機關直接作出決定予以撤銷;復議機關制定發(fā)布的由行政復議機關直接予以撤銷。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nèi)按照法定程序轉(zhuǎn)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法處理,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在60日內(nèi)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2、行政復議機關在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認為其依據(jù)不合法,本機關有權處理的,應當在30日內(nèi)依法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在7日內(nèi)按照法定程序轉(zhuǎn)送有權處理的國家機關依法處理。處理期間,中止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審查。

      二、對具體行政行為的決定。

      1、決定程序。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gòu)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審查處理意見意見,行政案件情節(jié)簡單事實和法律問題清楚,就可以由經(jīng)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作出對法制機構(gòu)的處理意見作出同意的表示形成最終的行政復議決定,如果復議案件情節(jié)復雜,事實和法律問題比較多就應當由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集體討論通過后,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2、決定種類。

      維持決定:使該行為保持或者取得法律效力,條件是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依據(jù)正確,程序合法,內(nèi)容適當?shù)?/P>

      履行法律職責的決定:確定存在被申請人應當履行的法定職責和存在沒有履行職責的事實,以及這種不履行對申請人的合法權益構(gòu)成了侵害和行政違法,其次要且定繼續(xù)履行法定職責仍然由實際意義和法律意義。并規(guī)定履行的期限和履行的法定內(nèi)容。包括確認不作為違法和履行法定義務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nèi)履行;

      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nèi)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撤銷是使具體行政行為喪失或者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的行政復議決定。具體行政行為北撤銷后就不再有而且以后也不會有法律約束力,除非復議決定本身喪失法律效力。變更決定撤銷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使其喪失或者不能取得法律效力然后行政復議機關對有關事項作出新的權利義務安排和處理。作出變更決定的情形,使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失去效力后仍然存在有待處理的事項,行政復議機關認為應對拿過由自己作出決定的事項。確認決定是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確實構(gòu)成違法,但是由于客觀情況變化使得撤銷和變更已經(jīng)沒有實際意義。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是對具體行政行為作出撤銷或者確認違法決定后仍然存在需要行政機關作出處理的事項,行政復議機關要求被申請人履行職責作出處理決定。但是被申請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體行政行為。四種決定適用的條件:主要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的;適用依據(jù)錯誤的;違反法定程序的;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shù)摹?/P>

      3、行政賠償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行政復議機關對符合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guī)定應當給予賠償?shù)?,在決定撤銷、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時,應當同時決定被申請人依法給予賠償。

      申請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時沒有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行政復議機關在依法決定撤銷或者變更罰款,撤銷違法集資、沒收財物、征收財物、攤派費用以及對財產(chǎn)的查封、扣押、凍結(jié)等具體行政行為時,應當同時責令被申請人返還財產(chǎn),解除對財產(chǎn)的查封、扣押、凍結(jié)措施,或者賠償相應的價款。

      【行政復議決定的執(zhí)行】

      條件是行政復議決定開始生效,有關義務人沒有履行行政復議決定規(guī)定的義務。

      1、行政復議決定生效:依法在法定期限內(nèi)作出行政復議決定;超過期限會產(chǎn)生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的法律后果。依法制作行政復議決定書并加蓋印章。行政復議決定書一經(jīng)送達,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2、被申請人不履行義務及其執(zhí)行措施。情形一種是完全不履行,另一種是無正當理由不及時履行。有權采取執(zhí)行措施的是行政復議機關或者有關上級機關,采取的執(zhí)行措施是責令被申請人限期履行。

      3、申請人不履行義務的條件是申請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或者不履行最終裁決的行政復議決定。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zhí)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Copyright ? 1999-2017 杭州法圖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

    浙ICP備10202533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502000828號

    安远县| 深圳市| 界首市| 湖南省| 临邑县| 建湖县| 彰化市| 仁布县| 沂源县| 青河县| 南漳县| 曲周县| 驻马店市| 陈巴尔虎旗| 凯里市| 农安县| 惠水县| 邢台县| 常德市| 靖州| 合水县| 江城| 绥中县| 阿拉善盟| 嘉定区| 宜丰县| 安平县| 昂仁县| 偃师市| 建平县| 镇雄县| 沅江市| 霍州市| 南木林县| 儋州市| 新和县| 大丰市| 五大连池市| 玉林市| 吴忠市| 阿瓦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