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酉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關于法院民事判決公信力問題的研究

    [ 崔海霞 ]——(2004-12-15) / 已閱18768次

    關于法院民事判決公信力問題的研究

    崔海霞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影響法院民事審判公信力的現(xiàn)狀和原因,并就其原因探索了我們提高法院民事判決威信的根本途徑和目前要采取的措施,筆者認為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法官素質,措施目前主要是加強外部監(jiān)督和改革民事判決書的寫作模式。
    關鍵詞:民事審判、公信力、司法公正

     一、我國民事判決公信力的現(xiàn)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經濟糾紛日益增多。同時隨著人民群眾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更多的把解決糾紛的目光投向法院,尋求法律救濟。這都是法治進程中令人高興的進步。但是近幾年來政府威信,包括法院公信力的降低都為我們法院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提出了挑戰(zhàn),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幾方面:
    一是人民群眾不按法律的正常渠道去解決問題,當事人一旦不服判決就通過找關系、找市委領導、上訪等非正當?shù)那纴斫鉀Q本應該由法院通過法律程序解決的問題。上訪事件頻頻發(fā)生。
    二是對生效的判決怠于執(zhí)行,造成了執(zhí)行難的問題,當事人常常出現(xiàn)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現(xiàn)象。這使得社會上對于打官司沒有安全感,因為官司的輸贏并不能最終保證自己的利益能夠得到最終的保護。
     二、法院民事判決公信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政府一些缺乏誠信的做法讓群眾從整體上對各個政府機關產生排斥的心理,認為既然都是代表國家的政府機關,法院其誠信也好不到哪里去。近來連續(xù)曝光的西安寶馬體彩事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這件事引發(fā)了有關部門對于公正部門的工作狀況的教育整改的警惕性,然而政府機關的形象、公證行業(yè)的信譽,民眾對于體彩事業(yè)的信心卻不是短時間內可以挽回的。體彩管理部門、公正行業(yè)的威信力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對于政府機關而言,行政權力的基礎是必須得到民眾的認可,而得到民眾的認可的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必須具有公信力,民眾相信政府所說的話、所做的事,所謂“觀其言、察其行”,才有可能讓渡自身部分的權利,服從政府的管理。如果公信力流失,民眾對政府不再認同,政府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礎。對于依托市民社會而存在、并無國家力作后盾的社會團體,公信力更是其存在的第一要務,沒有公信力的政府必然為市場而淘汰,為民眾所拋棄。所以政府要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威信,只有建立誠信政府的大環(huán)境,司法的威信才能真正的樹立,民眾也才能真正從心理上相信法院判決的公正,繼而自覺的執(zhí)行法院的判決。
     二是我國現(xiàn)行的法治狀況自身也存在不公正的基礎。比如我國的司法機關是按照行政區(qū)域劃對應設置,司法機關的經費由地方財政支出,人事由當?shù)攸h委、人大任免,這不可避免地造成審判工作受制于地方黨委及行政機關,為了保護本地區(qū)的利益,地方政府會影響審判工作,審判工作中會形成地方保護主義。又由于我國長期存在的“官本位”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門的長官意志還比較嚴重,很容易出現(xiàn)某個領導干預審判工作的情況,一些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在訴訟中對法院的信任度不高,總是熱衷于找領導解決問題,而一些領導往往不能正確認識黨的領導作用,個人會插手處理此類問題,使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受制于某些領導,出現(xiàn)個人干預審判的現(xiàn)象。又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保護國家利益而忽視個人利益的思路,在審判工作中片面保護與國家利益有關的國有企業(yè)、公有企業(yè)利益的思維仍未改變,在這些企業(yè)與公民發(fā)生糾紛時,沒有將雙方作為平等的主體對待,審判工作中側重保護國家和集體的利益而損害公民的利益。凡此種種深層次制度上的原因也羈絆著我國的法治進程,深刻的影響著我國法院民事判決的公信力。
     三是法院審判理念存在問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開始,我國法院進行了民事、經濟審判方式的司法改革,期間所設計的一些模式和規(guī)則為司法公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是“程序公正”沒有到位,無論是從思想還是從實踐上,“程序公正”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人們對于訴訟程序的定位,經歷了由程序工具主義理論到程序本位主義理論再到相對程序工具主義理論的過程。而對我國傳統(tǒng)司法體制影響最為深遠的,莫過于程序工具主義理論。這一理論把訴訟程序作為實體審判的工具,強調了訴訟程序對實體的有用性和訴訟程序的技術性,認為訴訟程序依賴于訴訟實體而存在。這一理論也在很長的時間內影響了司法界,最為直接的后果是“重實體輕程序”的觀念深植于司法人員的頭腦中,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深刻的阻礙著司法的進步。同樣對程序的漠視也引發(fā)了社會對于法院判決的合理懷疑。由于程序的缺失,當事人、社會大眾對案件缺乏必要的知情權。在一種類似于“暗箱操作”的情況下所做出的判決結果即使是絕對公正的,也是不能令人信服的。必須讓法律程序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置身于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之下,并且訴訟程序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公開、公正、公平。只有這樣充分的發(fā)揮訴訟程序自身所具有的價值美感,才能使當事人以及社會公眾相信法律的公正、法院的公正、判決的公正。因為法律判決的結果是在他們的“注視”下產生的,每個人都最相信自己的眼睛。
     四是我國當前社會的法律職業(yè)道德和法律認知水平大大降低了法律的權威和法院的公信。首先,作為法律的執(zhí)行者的法官群體的法律水平和道德水平在總體上有待于提高。有些法官業(yè)務知識匱乏,判案只是通過威嚇當事人來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有的法官抵制不住當事人、律師的賄賂和拉攏枉法裁判。其次,律師群體業(yè)務開展的不規(guī)范,部分律師與法官的關系曖昧,不得不讓對方的當事人產生合理的懷疑。甚至有的律師利用當事人對于法律的無知,故意做出一些損害當事人利益的法律建議,致使不知就里的當事人對于法院判決產生抵抗情緒,認為法律不公,判決不公。最后就是公眾的文化水平和法律水平高低不一。一些群眾只簡單的認定自己的所認為的事實,全然不懂法律,不懂訴訟是需要證據(jù)支持的。筆者曾經看到過一個真實的事例:一個當事人所提供的證據(jù)是其表哥的證言,在法官問及時,他立即打電話給其表哥,在電話里問“表哥有這件事吧?有啊。好!庇谑欠畔码娫拰Ψü僬f“我表哥說有這事!睍呵也徽f這個當事人的表哥證言的真實性和采信力,這個當事人對于法律證據(jù)的無知可見一斑。所以在一個對法律普遍的缺乏認知的社會使法院的判決有威信力,只有靠強硬的手段,而不是真正的以理服人。這種威信只能是公眾對于強硬手段的恐懼,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服。所以現(xiàn)在我們國家要達到真正的法治,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普及法律知識是最根本的。
    五是我國目前的立法與實踐也存在著矛盾和脫節(jié)的情況。法律的規(guī)定或滯后于現(xiàn)實的發(fā)展,或與現(xiàn)實的實際情況不符都會使判決有失公平。例如一個案子是這樣的:某個村子的農民開墾了某個農場的一些荒地,把荒地變成了良田,但是幾十年后,由于地價增長,農場想把改良后的土地的使用權收回,于是整個村子的村民群情激奮。因為我們國家沒有規(guī)定占有時效,如果嚴格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土地使用權應該由農場收回,但是村子的村民已經耕種了幾十年,全村靠這片開墾的土地吃飯,一旦收回,整個村子的村民的生計將成問題。按照公平的原則,村民的應該繼續(xù)耕種這片土地。一邊是法律,一邊是人情。選擇了法律將背棄人情。法官面臨艱難的選擇。如果我們像國外的立法一樣規(guī)定了占有時效的話,那么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還有一些案子例如企業(yè)改制過程中出現(xiàn)的企業(yè)職工的買斷、下崗等問題也是目前比較棘手的問題。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這些案子最終由法院解決。法院為了不牽扯大規(guī)模的利益紛爭,于是這種案子一般采取不予受理或者裁定駁回起訴的辦法處理。這種做法雖然可以讓糾紛游離于法院之外,但是當事人卻怨聲載道,有狀告無門之感,認為法院不能打官司,是擺設,自己的理由沒有地方可說,沒有講理的地方。這種法律上的漏洞使法院可以消極的對待一些棘手的案子,這時雖然法院沒有具體審理案子,但是同樣會降低法院的權威,讓公眾對于法院很失望。筆者認為法院應該成為公民權利保護的最后一道屏障。法院應該把一些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案子納入自己的管轄范圍。當然法院的這種對權利的保障也有待于法律的理順。比如農村新生兒分地的問題,法院如果判決新生兒取得土地,但是按照《土地承包法》的規(guī)定土地不到承包期結束不能從村民手中要回來,這就給法院的判決執(zhí)行帶來困難,要維護當事人的權益判決,但是客觀上不能執(zhí)行,這同樣有損于法院權威。
    六是訴訟成本也大大的限制了人民群眾對于法院判決的公信。訴訟成本對于一般的老百姓來講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比如某村的農民因為土地承包的問題與鎮(zhèn)政府打官司。來回的路費、律師費還有耽誤農活的損失使他們叫苦連天。他們自己的財力無法與政府對抗。因此這種力量的懸殊造成了當事人心理上對最后判決的公正的不信賴。
    七是一些程序技術上的問題也影響了法院民事判決的公信力。例如民事證據(jù)制度的建構。隨著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和完善,進行證據(jù)立法已日益成為法學界和司法界的共識。最高人民法院在總結司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以司法解釋的形式確立了證據(jù)規(guī)則,為解決當前審判實務中對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舉證、質證、認證等提供了規(guī)范的依據(jù),也為以后以
    立法的形式設置我國的民事證據(jù)制度奠定了基礎。然而,構筑我國民事證據(jù)制度必須面臨一個前提問題是在法官認定案件事實的過程中,究竟應該多設置一些證據(jù)規(guī)則,以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還是少設置一些證據(jù)規(guī)則,讓法官根據(jù)良知、理性去判斷證據(jù)的證明力。也就是對民事證據(jù)立法中證據(jù)制度的選擇問題,是建立法定證據(jù)制度,還是建立自由心證的證據(jù)制度,還是采取這兩種制度的結合。由于我國民事審判活動一貫實行的是“實事求是”的證據(jù)制度,它要求審判員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注重調查研究、查明案件的真相。這造成了民事證據(jù)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偏差,致使在民事方面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其中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法官的威信、公信力不高,公眾對其做出的自由判斷始終有一種不信任感。這也致使上訴增加,申訴、抗訴不斷。因此在以后的立法中怎樣把握法定證據(jù)制度和自由心證制度的關系問題,還是我們立法界和司法界結合我國國情要探索的問題。
    八是司法鑒定的公信也影響著法院的判決。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法官和當事人將司法鑒定作為查清案件事實,認定案件性質的依據(jù)。司法鑒定對于保證辦案質量、避免冤假錯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目前我國司法鑒定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致使鑒定結論的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不僅增加了辦案的難度,干擾了司法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且使司法鑒定結論的公信力受到嚴重的影響,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有的法官或者是鑒定機構甚至把司法鑒定當成是佐證自己判決的工具,根據(jù)自己的“愿望”隨意的取舍。當事人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隨意的選擇鑒定機關和鑒定人。這些都為當事人不服法院的判決提起上訴和申訴埋下了隱患。我國司法鑒定的制度有待于完善。
    九是法院民事判決書存在問題,如果法院的民事判決的實體結果是正確的,但是裁判說理不充分,證據(jù)認定過程過于武斷、簡單,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看了判決書如墜霧里,不知所云。那么看都看不懂,更別說相信判決的公正和可信了。但是我們也容易進入另一種誤區(qū),裁判文書拖沓冗長,認為判決書越長越好,往往十幾頁、幾十頁,看得人頭暈眼花。這樣的判決書說具有說服力也是牽強的,當事人、公眾對此的信服力也不會強。
    綜上筆者分析的民事判決缺乏公信力的眾多原因,并不能囊括民事審判中存在的所有問題。歸根結底這些原因都是一個司法公正的問題。 司法公正包含了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這兩個方面。這些原因分屬于實體方面與程序方面的問題。
    三、增強我國法院民事判決公信力根本途徑的探索
    法院是民事司法的主體,要真正的克服我國法治的缺陷,樹立法院判決的權威,做到司法公正,我國的學者和法官群體也在不斷的摸索。大家比較一致的認為司法公正的關鍵是法官執(zhí)法。就我國目前的狀況我們法官的政治素質是比較好的,好多法官出身于軍隊專業(yè)干部,基本上能夠做到廉潔奉公、秉公執(zhí)法。但是也不排除個別法官的素質較低的問題。法院中還存在違法、違紀、違心的行為。
    怎樣確保法官的嚴肅執(zhí)法呢?隨著我國加入WTO在司法審判制度上如何吸收先進國家的法律制度出現(xiàn)了法律上的價值選擇。大部分學者都認識到吸收先進國家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但是應如何把握“度”的問題呢?筆者堅決的反對那種全面的移植的觀點。西方的法律制度并不是盡善盡美的,事實上,他們也在不斷的完善自己。我們應該看到任何一個國家的司法制度都是該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體現(xiàn)了該國家特有的社會形態(tài)、政治經濟制度、司法觀念等,這就要求我們在吸收西方的法律制度的時候,要從本土的客觀情況出發(fā),選擇性的吸收適合我國國情的制度內容,在吸收西方的法律制度的時候,要全面的考慮其內在的價值和其配套的制度環(huán)境。西方的三權分立模式與中國的共產黨領導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區(qū)別,西方國家法院地位和法官職業(yè)的崇高與尊貴,目前在我國并不適用。所以我們樹立法院權威,剔除司法腐敗,糾正法官的過錯在我國需要有我們自己的思路和措施。既然內部的質的發(fā)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需要長久的努力和多種條件的積累,那么我們就從外部著手,加強監(jiān)督,用外部的壓力迫使公正與效率的產生。當然這種外部的監(jiān)督并不等于隨意的黨政干擾。
    四、提高我國民事公信力的對策和措施
    針對以上筆者分析的原因和實現(xiàn)司法公正道路的探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要在我國達到法治狀態(tài),法院在社會生活中起到其應有的作用,讓老百姓真正的相信法律,相信法院的判決,一切的社會糾紛都置于法律的控制之下,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套制度的改革發(fā)展,它更需要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fā)展。
    現(xiàn)在筆者僅就影響我國法院民事判決法院存在的問題做出幾點建議,希望在徇序漸進中逐步的提高法院民事判決的公信力,做到公開、公正、公平。
    (一)民事程序方面的改進
    我們要完善我們的監(jiān)督機制,尤其是檢察院和媒體的監(jiān)督。
    1、完善檢察院的法律監(jiān)督
    如何完善民事審判法律監(jiān)督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要實現(xiàn)法律監(jiān)督的目的,人民檢察院的職能之一是監(jiān)督人民法院民事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只要人民檢察院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國家利益或民事主體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就不應該限制監(jiān)督方式,即可用多種方式履行法律監(jiān)督職能,否則人民檢察院的監(jiān)督機制仍會處于不健全的狀態(tài)。其次是要適合民事訴訟的特點,一般情況下民事訴訟因當事人的起訴而引起,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一些危害國家利益的行為沒有被提起訴訟,難于實現(xiàn)國家對民事關系的干預,又因在一般的情況下,人民檢察院不參加訴訟,無法了解審判活動的過程,實際上無法監(jiān)督審判活動。甚至有時候片面的聽取一方當事人的一家之言來提起抗訴。例如一個案子就是這樣,一個被電擊去雙手的殘疾人與造成其損害的當?shù)毓╇娋謱Σ竟。終審比較公正的判決供電局賠償這位殘疾人60多萬元,但是供電局卻多方活動促使檢察院提起公訴,于是再審判決供電局只賠償殘疾人10多萬元,造成這位殘疾人生活困難,怨聲載道,四處上訪。這個案件似乎很不可思議,檢察機關代表一個強大的企業(yè)向一個失去雙手的殘疾人主張權利。一個殘疾人除了要對抗強大的企業(yè)外,還要對抗強大的國家機關。試想這樣的判決怎么令人信服,這樣的判決在社會上又有怎樣的威信力。因此法律應該具體的規(guī)定檢察院的監(jiān)督方式,具體包括五種:提起訴訟或支持起訴、參加訴訟、提起抗訴、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
    (1)提起訴訟或支持公訴
    提起訴訟是指檢察機關認為民事行為人的行為違反了法律的規(guī)定,侵害了國家的利益,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經查明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之后,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追究其民事責任的活動。
    支持起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當事人沒有能力提起訴訟或起訴受到阻礙時,人民檢察院查明事實后,支持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活動。
    (2)參加訴訟
    檢察機關參加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檢察院參加到已經提起訴訟的民事案件中去,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和當事人及其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jiān)督。具體檢察機關參加什么案件或參加哪一類案件的訴訟,均應由檢察機關根據(jù)具體的案件的性質、情節(jié)、社會影響以及維護法律的需要做出決定。
    (3)提起抗訴
    提起抗訴是指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所做出的民事判決和裁定,在認定事實上有錯誤或者適用法律上有錯誤,或者由于違反訴訟程序而影響判決裁定的正確性,根據(jù)一定的程序提請人民法院予以糾正。我國現(xiàn)行的民事訴訟法已經對這種監(jiān)督形式做了規(guī)定,但是規(guī)定的不夠具體,建議將抗訴的程序規(guī)定的更具體、更容易操作。
    (4)糾正違法
    糾正違法是指檢察機關在法律監(jiān)督活動中,依照法定的程序監(jiān)察和糾正審判活動中的違法行為和措施的一種監(jiān)督形式。這種監(jiān)督形式主要是針對審判活動中人民法院的違法行為和違法措施而采取的。可以用口頭、書面的形式。在立法上賦予檢察機關糾正違法的監(jiān)督權力,使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監(jiān)督更及時、更具體,有利于及時糾正人民法院訴訟程序上的違法行為。
    (5)檢察建議
    檢察建議是指人民檢察院在履行法律職責過程中對人民法院提出的有關糾正錯案、改進工作、完善制度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和措施。對于人民法院不采納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建議而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確有錯誤的,仍可采取糾正違法的方式向人民法院糾正。
    通過以上規(guī)定的檢察院的監(jiān)督方式,使人民檢察院的監(jiān)督更完善。再從立法上規(guī)定人民檢察院的實施監(jiān)督措施的具體程序,比如確認人民檢察院的調查取證權、舉證權、調卷權等,就使法律監(jiān)督更具有操作性。法律監(jiān)督落到實處,我國的司法公正就更有保證,我國的司法判決將更有威信力。
    2、進一步完善媒體監(jiān)督
    有這樣一句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xiàn),而且應以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xiàn)。”這說的是司法審判中實體正義與程序正義的關系。其實媒體報道與司法公正的關系也正如格言所述:如果說司法是讓正義得以實現(xiàn)的話,媒體對司法活動的報道則是讓社會看見正義的實現(xiàn)。同時媒體對司法活動的報道不僅僅是簡單地報道司法裁判的結果,而且也往往通過自己的信息傳遞功能和評價功能對正義予以伸張和訴說,并推動正義的實現(xiàn)。司法裁判與媒體報道是兩類不同的社會評價,前者緣于制度設計的要求,后者則緣于言論自由的人權。司法獨立是現(xiàn)代法治國家對司法權力配置及運行的基本要求,其目的是實現(xiàn)司法公正。媒體對司法活動的報道有助于實現(xiàn)司法公正,防止司法獨立走向司法專橫。司法可以強制當事人履行判決結果,但是不能限制當事人及其他民眾通過媒體對其公正性表示質疑。對媒體報道反映的當事人和其他公眾的言論觀點,任何人
    都可以不贊同,但必須尊重和捍衛(wèi)他人說話的權利。在我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公民的人權意識在增強,媒體報道備受人們的關注。一些冤假錯案往往是通過媒體曝光,進而引起有關部門包括法院的重視而得以解決的。這也是很多這類電視節(jié)目報紙受到歡迎的原因。
    媒體報道具有強大的引導和評價功能,因此很多人也害怕媒體報道一旦放開,會形成“媒體審判”,法官將會被媒體所控制,失去其獨立性。首先,法官可能受到媒體的誤導而做出錯誤的判決。其次,法官可能受到媒體報道形成的輿論壓力,而不能堅持自己對案件事實和法律的認識,違心地做出判決,尤其是媒體在我國長期以來被視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媒體的報道被視為黨委和政府的聲音的情況下,媒體的報道往往令法官、法院面臨較大的壓力。再次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监利县| 潞西市| 无棣县| 沙河市| 竹溪县| 瓮安县| 临颍县| 波密县| 漳浦县| 忻州市| 清远市| 义乌市| 贵南县| 响水县| 大同县| 阜新| 黔西县| 博爱县| 黔西| 连平县| 黄平县| 宿松县| 太仆寺旗| 图木舒克市| 普洱| 江孜县| 栖霞市| 唐海县| 南皮县| 黔西| 方正县| 青川县| 类乌齐县| 安顺市| 方正县| 寻甸| 定兴县| 闽侯县| 剑阁县| 冷水江市| 张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