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港酉铝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guī)速遞

  • 淺析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之擔保物權的行使

    [ 曲剛 ]——(2010-7-26) / 已閱8524次

    淺析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之擔保物權的行使

    曲剛


      擔保物權其性質(zhì)屬于主債權的從屬性權利,主債權適用訴訟時效的一般規(guī)定,然而作為主債權從屬性權利的擔保物權能否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我國新出臺的物權法第202條只規(guī)定了主債權超過訴訟時效,抵押權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而對于主債權超過訴訟時效的情形下質(zhì)押權及留置權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本文將以物權法202條分析的基礎上對該種情況進行分析。
      一、擔保物權的屬于何種權屬
    在民法理論界,對擔保物權的性質(zhì)究竟是屬于債權還是物權存在很大爭議,關于其性質(zhì)而言,存在著三種學說:“債權說”、“物權說”及“中間說”。
      1、債權說。認為擔保物權屬于債權,主要理由:首先,擔保物權不具有支配性,擔保物權人不能現(xiàn)實的支配標的物;其次,擔保物權具有從屬于債權的性質(zhì)。基于以上兩點擔保物權應屬于債權。
      2、物權說。盡管擔保物權與所有權及用益物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其本質(zhì)上仍然屬于物權之范疇。理由如下:其一,將擔保物權作為物權是為了確保其具有優(yōu)先于債權的優(yōu)先受償效力,從而保障擔保物權人的對物權的交換價值的優(yōu)先性。換言之,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擔保物權人可以主張就拍賣、變賣標的物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其二,擔保物權具有支配性、排他性和追及性。就支配性而言,擔保物權人可以就拍賣、變賣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
      3、中間權利說。該種觀點認為擔保物權既不是物權,也不是債權,而是介于債權和物權之間的一種財產(chǎn)性權利。主要理由,擔保物權具有支配性,但該支配性的行使必須借助擔保物的所有人,因此其具有對人權的性質(zhì)。
    以上三種學說具有其合理性,但本文以學術界通說即物權說來定位其功能。理由如下:擔保物權以特定擔保物為客體,包括動產(chǎn)與不動產(chǎn);其次,擔保物權人對擔保物具有一定的支配力,如在抵押擔保的債權清償期屆滿前,抵押權的存在構成對所有權的限制;再次,擔保物權具有一定物上請求權的效力,在擔保物權存續(xù)期間,如擔保人造成擔保價值減少,擔保物權人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及要求其修繕擔保物或另行提供擔保等;最后,擔保物權具有物權的排他性,主要表現(xiàn)在擔保物權人可排除擔保人的其他債權人就擔保物的價值優(yōu)先受償。
      二、擔保物權與主債權的關系
    擔保物權是為了確保主債權的實現(xiàn)而設立的,與所擔保的債權具有主從關系。被擔保的債權為主權利,擔保物權為從權利。擔保物權的從屬性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成立上的從屬性
    擔保物權的成立或設立,以債權的有效存在為前提,擔保物權不能脫離債權而獨立存在,即擔保物權為主債權存在或將來存在而存在,若主債權不成立,擔保物權亦不成立。
      2、移轉上的從屬性
    又稱處分上的從屬性,是指擔保物權原則上因所擔保的債權的轉移而轉移。但擔保物權不得脫離主債權而單獨移轉。
      3、效力上的從屬性
    是指擔保物權效力受制于所擔保的債權,被擔保的債權無效的,擔保物權亦無效,即主債權無效,擔保物權隨之無效。
      4、消滅上的從屬性
    是指擔保物權因所擔保的債權的消滅而消滅,依據(jù)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七條規(guī)定的擔保物權消滅情形包括,主債權消滅、擔保物權實現(xiàn)、債權人放棄擔保物權及法律規(guī)定擔保物權消滅的其他情形。
      四、擔保物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
    如前文分析,我國學術界將擔保物權屬性定性為物權范疇,作為擔保物權的抵押權、質(zhì)押權及留置權屬于物權法上的支配權,而其性質(zhì)不屬于請求權,依據(jù)民法原理及物權法原理,擔保物權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因此筆者認為,擔保物權不應與其擔保的債權適用相同的訴訟時效制度。
      五、主債權過訴訟時效之抵押權的行使
    物權法第202條是關于主債權訴訟時效與抵押權的關系的規(guī)定。對于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將對抵押權產(chǎn)生何種影響,在物權法出臺前,理論界存在四種觀點:其一,依據(jù)抵押權和其所擔保的債權的主從關系,即抵押權依據(jù)主債權的存在而存在,隨著主債權的消滅而消滅。認為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抵押權人未行使抵押權的,抵押權歸于消滅。《法國民法典》第1280條即規(guī)定了抵押權因時效屆滿而消滅。其二,除斥期間屆滿,擔保物權未行使的,抵押權歸于消滅。即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后一定期間內(nèi)抵押權人未行使抵押權的,抵押權歸于消滅,例如擔保法解釋第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后,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后結束的兩年內(nèi)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予以支持”。其三,抵押權人未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的,抵押權仍然存在,只是抵押權人喪失了對抵押人的勝訴權。其四,抵押權不受訴訟時效的影響,即抵押權在主債權訴訟時效經(jīng)過后,抵押權人無論何時都能夠就抵押物優(yōu)先受償。其理論依據(jù)為抵押權屬于物權,而物權不受訴訟時效制度之限制。
      筆者認為,盡管第一種觀點有其合理性,但筆者不敢茍同,因為抵押權作為主債權的從屬性權利,其消滅應具有法律上的原因,主債權訴訟時效的屆滿,并非導致債權的消滅的法律是由,而只是使該債權轉變?yōu)樽匀粋鶛,其僅僅是喪失了人民法院公力保護。這一點被理論界通說所采納,即主債權未消滅,擔保物權亦未消滅。
      對于第二種觀點,筆者認為從抵押權的從屬性入手來分析,該種預留一定期間來行使擔保物權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如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后,抵押人(第三人提供抵押物的情形)向抵押權人承擔了擔保責任后,其自身的合法權益,可否向主債務人主張?如可以,債務人可否援引對抵押權人的訴訟時效抗辯對其進行在抗辯。若不可以,將造成抵押人承擔責任后,自身權益得不到任何救濟。筆者認為,該觀點與民法原理相違背,并且在解釋上也難圓其說。
      對于第三種觀點,如前文的第四部分的分析,若承認抵押人喪失勝訴權無異于承認了抵押權適用訴訟時效制度,顯然違背了民法基本原理。
      對于第四種觀點,盡管其符合抵押權作為物權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的民法原理,但是該學術觀點將引發(fā)如下令人費解的法律現(xiàn)象。舉例以析之,如:甲欠乙100萬元,丙以其樓房一棟為甲提供抵押擔保,現(xiàn)甲乙之間債務已過訴訟時效,對于該案例如依據(jù)第四種觀點,乙作為抵押權人向丙行使抵押權后,其債務得到清償,對于丙的損失如何處理,該種情形與第二種觀點導致的后果大同小異,無論如何處理都將出現(xiàn)不符合邏輯的結論,因此該觀點也不足取。
      基于上述分析,筆者認為,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對抵押權行使的影響,應從主債權與抵押權的主從關系及抵押權的物權性質(zhì)來分析,抵押權屬于物權性質(zhì),其具有支配性,同時其又屬于主債權從屬性權利,所以其又具有從屬性。物權法第202條規(guī)定:“抵押權人應當在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該條以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抵押權人未行使抵押權,將喪失抵押權的公力保護,但是并沒有否定抵押權的存在,其立法目的顯然應考慮到抵押權作為擔保物權的從屬性,因此基于以上的考量,筆者傾向于: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后,抵押權并不消滅,但是抵押人能夠依據(jù)債務人對主債權人(抵押權人)的時效抗辯,對抗抵押權人。
      六、主債權過訴訟時效之質(zhì)權及留置權的行使
      質(zhì)權與留置權作為擔保物權的兩種形式,質(zhì)權人與留置權人行使擔保權能否受主債權訴訟時效的影響,我國物權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 ,只是在《物權法》第220、237條對出質(zhì)人、債務人可以請求擔保權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后及時行使其擔保權。這種規(guī)定是否符合物權法原理,是否符合擔保物權的從屬性,是值得商榷的。我國很多學者認為,基于擔保物是以轉移占有關系為基礎,擔保物為質(zhì)權人與留置權人所占有,其擔保權人可以依據(jù)占有關系而處分其占有物。也就是說,在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后,擔保權人仍然能夠行使其擔保物權。筆者認為該種觀點存在其不合理性。因為作為擔保物權依然屬于主債權的從屬性權利,仍然要受到主債權的訴訟時效的影響,正如前文所分析抵押權的行使問題一樣,即債務人能夠基于訴訟時效制度抗辯抵押權人。故筆者認為,對于質(zhì)權與留置權行使問題,擔保人同樣可以依據(jù)債務人對債權人的訴訟時效抗辯對抗擔保權人(質(zhì)權人與留置權人) 。
      結語
      抵押權、質(zhì)權及留置權同屬于擔保物權,其應當受主債權的訴訟時效影響,同時作為主債權的從屬性權利,主債權因訴訟時效屆滿轉變?yōu)樽匀粋鶛,而喪失公力性保護,那么從屬性權利的擔保物權盡管其未消滅,但也應受其影響。因此筆者認為,物權法第202條應適用于質(zhì)權及留置權,即主債權訴訟時效屆滿后,擔保物權不消滅,但是擔保人能夠依據(jù)債務人對債權人訴訟時效的抗辯,對抗擔保物權人。



    ==========================================

    免責聲明:
    聲明:本論文由《法律圖書館》網(wǎng)站收藏,
    僅供學術研究參考使用,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未經(jīng)作者同意,不得轉載。

    ==========================================

    論文分類

    A 法學理論

    C 國家法、憲法

    E 行政法

    F 刑法

    H 民法

    I 商法

    J 經(jīng)濟法

    N 訴訟法

    S 司法制度

    T 國際法


    Copyright © 1999-2021 法律圖書館

    .

    .

    霍邱县| 莱州市| 宜兴市| 疏勒县| 广东省| 甘肃省| 焉耆| 常山县| 灵山县| 胶州市| 米易县| 松原市| 开远市| 延安市| 金昌市| 克拉玛依市| 博罗县| 安泽县| 绥芬河市| 巧家县| 荥经县| 宿迁市| 永丰县| 贵定县| 泽库县| 石渠县| 乐山市| 新和县| 磐石市| 临夏市| 兴宁市| 金乡县| 金阳县| 九台市| 开封县| 墨脱县| 无棣县| 威海市| 兖州市| 福清市| 蒲江县|